总校长亮相IB中国教育论坛,分享中国文化下IB学校的管理之道与动态创新

2024.04.14

2024年IB中国教育论坛于4月13日在深圳盛大启幕,此次盛会紧扣“全球教育本土化与可持续性创新”的时代脉搏,内容涵盖IB幼儿园、小学、初中、大学预科、职业教育及教育领导力等IB教育的各个层面。中黄教育集团派出了一支由黄海峰董事长和崔建社总校长领衔的48人的学术团队,与全国各地的教育精英汇聚一堂,就融合与创新之路上的挑战、收获、经验进行了充分交流,旨在共同推动IB教育在中国的稳健发展,致力于打造符合中国特色的高品质、特色化、可持续的创新型教育。在本届论坛的80余场分论坛讲座中,中黄教育集团共有10个发言主题入选,15位发言人代表集团全面展示了IB教育本土化与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探索成果与实践经验。



中黄教育集团董事、中黄学术委员会主席、名誉总校长,中华国际文凭学校协会(CISA)创会会长崔建社总校长在本次论坛中发表了《行稳致远:中国文化下IB学校的管理之道与动态创新》的主题演讲,结合中黄的探索与实践分享了领导力与学校的战略革新、本土化教育与国际课程的平衡,以及本土融入与国际情怀结合方面的思与悟。崔总校长的分享既有顶层设计上的谋篇布局,又有落地实施上的精细入微,全程干货满满,获得了与会同行的一致好评,现场座无虚席,反响热烈。


由于篇幅有限,本篇整理了崔总校长演讲的部分重点内容进行分享。

[背景]

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中国文化下的IB学校承担着独特而重要的使命,即在管理智慧与动态创新中行稳致远。随着新课标的颁布、IB 2020 PSP新标准的实施,以及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都为IB学校的管理带来了新的考验。更为独特的是,传统文化与国际化教育理念的交汇,使得管理工作不仅需要符合国际标准,还需融入中国文化的特有元素。如何平衡国际化教育与传统的教育观念?如何在新政策和标准下保持学校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探讨中黄教育集团的探索与实践,并提出IB学校在中国文化下的管理之道与动态创新的策略。

1 领导力与学校战略革新  构建全人教育的综合路径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中,学校战略革新成为提升教育质量和适应时代变革的关键。领导力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何展现灵活变通的管理智慧,从宏观到微观为学校打造了一条全面发展的综合路径?

中黄人一直在思考,在世界大变局下,如何建构全人发展的教育体系?中黄如何与时代同行,重新定位MVV(使命、愿景、价值观)?如何培养具有适应性和创新性的人才,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

我们同时在思考,为何IB在国际教育领域能够独树一帜?除了其全球公认的综合性的、国际化的教育品牌体系,广泛的课程设置和严谨的评估,强调学生在学科知识、跨学科技能以及全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全面发展之外,还因其与时俱进,不断迭代更新,系统化的思维模式和方法。那么,在IB学校领导力与学校战略革新的四个不同层面:宏观、执行、微观、落实上,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协调一致、有序推进?

  • 宏观层面

中黄教育致力于展现灵活变通的管理智慧,通过整体长远的顶层设计,强调全面协同的系统化思维。因此核心管理层需要具备战略眼光,达成共识,构建全人发展的教育体系,重新定位MVV,确保与时代同行,在宏观框架下引领中黄朝着清晰的方向迈进。

在大概念引领下,中黄教育以君子品格与全球视野的融合为基石,塑造未来终身学习者和创新者。从集团的综合管理、学术引领、教育教学、资源支持、学校经营等方面,围绕这一核心概念确定其聚焦的专业方向和重点。这意味着中黄教育以全球视野和君子品格为指导思想,贯穿于各个层面的运营和决策,形成了一个统一而有力的整体导向。

  • 执行层面

中黄学术委员会作为中黄最高的学术机构,肩负着对学校办学进行定位性思考、方向性把关和学术性引领的责任。通过构建融合中西元素的新时代全人教育教学体系,该委员会在学术引领和指导、教育教学研究、教育教学督导与评价、学术骨干培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确保学校不偏离办学方向和特色,保持高质量发展。同时,委员会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推动教育理念、方法的不断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在教育教学督导与评价方面,学术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学校的教育教学督导体系,确保教学过程中质量的持续提升。通过常态化的教育教学研究,定期出版年度论文集和学术期刊,保持学校在学术领域的引领地位,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学术支持。

与此同时,中黄学苑作为个人成长与组织生态发展的促进者,负责蓝海战略的落地、领导力的评估、骨干教师等培训。通过提供专业的咨询和培训服务,学苑帮助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实现持续健康的成长,旨在保障学校全体成员在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中始终保持前瞻、创新和领先。

  • 微观层面

中黄教育通过重新设计中西融合的全人教育教学体系,突出教学理念创新、明确育人目标,构建实践体系和支持体系。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育人目标侧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终身学习者、国际交流者、未来创造者,具备个人品德、国际情怀和教育领导力。实践体系涵盖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和教育评价,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支持体系包括教师胜任力评估、教学方法、自我管理、团队管理、人才管理,个性化指导、心理健康支持和职业规划,确保学生成为具备全球胜任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者。这一系列措施不仅构建了中黄在教育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为学校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持,促进学校全员共同成长,实现综合协同发展。

  • 落实层面

发展战略成功转化为切实可行的高效实施是至关重要的。为此,中黄教育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措施,以确保战略的成功实施。

在MVV领导力方面,采取领导力的评估和职业发展计划,以及“合力、专业、笃行”的核心管理团队培训,凝聚共识,统一思想。领导力促进MVV落地的“领雁计划”旨在支持领雁学员自觉成为使命驱动的教育领导者。

中黄学苑作为个人成长与组织生态发展的推动者,通过部署各类领导力培训,为教师和管理层提供了持续发展的机会,在塑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文化、推动学校内部协同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HECAL骨干教师培养,中黄教育致力于挖掘、萃取并沉淀中黄融课的实践经验,旨在培养一支高水平、富有创新力的骨干教师队伍。这一培养计划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骨干教师的学术研究水平,更着眼于骨干教师在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通过深度的学术培训、实践经验分享以及跨学科的合作,HECAL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为中黄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教学力量和创新动力。

展翅计划则专注于中黄青年老师的成长与发展。通过提供系统性的培训和实践机会,展翅计划旨在帮助年轻教师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这涵盖了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学科知识的深化以及创新教学技术的应用。通过这一计划,中黄教育努力确保新一代教育者在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中能够灵活应对,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体验。

这一系列措施共同构建了中黄教育在落实层面的成功实施框架,为学校的战略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  动态创新策略探索 塑造创新文化的多元支撑

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IB学校需要积极进行动态创新策略的探索,以实践和创新的方式平衡国际化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并在新政策和标准下保持学校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从而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这一探索旨在通过重新定义学校的创新文化,使其更符合中国文化的背景,同时能够灵活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在积极探索动态创新策略的过程中,中黄积极适应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科技整合、跨学科学习、创造力、个性化学习等综合素养。以6R为指导原则,学校不断努力重新定义、重新思考、重新建构、重新关注、重新反思、重新发现,以适应新的标准,特别关注培育全纳性学习社区和积极学校文化。

中黄学校在重新定位创新文化建设方面采取了多方面的策略。通过设立清晰的创新愿景,打造支持创新的学习环境,中黄融课课程体系的创设成为一个富有创新性和符合中国文化的典范,通过将国家课程与中华传统智慧相结合,学校以“人大天”为文化底色,形成了独特的融课体系,既保留了国际化教育的精髓,又在深度上与中国文化紧密融合,为学校提供了一条符合当地文化特色的创新路径。

中黄融课课程体系

中黄融课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跨学科课程、学科探究课程和拓展活动课程三类课型。在IB六大超学科主题上形成中黄独有的融课体系,以国家课程作为核心,通过六大超学科概念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创意的整合,不同年龄段、不同的探究主题,教学范围、内容及难易度呈螺旋式上升。

其次,学校着眼于重新定义学与教的角色,强调导师与指导者身份,注重学习者中心。学生在学习中更为主动参与,建立了师生之间积极的伙伴关系。

在快普乐课堂教学创新中,通过“疑、寻、示、悟、行”五大步骤,完成设疑、探疑、解疑、思疑、释疑的探究循环。学校为学生打造了更具互动性和参与度的学习环境,实现了学与教的重新定义,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强调了导师与学生之间的紧密合作。通过个性化学习和项目导向学习,满足了学生个体差异,培养了学生更具针对性的能力。

中黄快普乐课堂教学

中黄凯思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全人教育评价体系的创新,通过看得见的素养发展,从认知、情感、社交、身体四个维度架构全人教育的评估维度,并涵盖了学科知识、综合素养、行动力三大方面。通过前期诊断、过程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等评估方式,借助评价量表、融课通、书面评估、结题展等多样化评估工具,针对每个不同龄段的特点建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

在重新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方面,中黄推崇探究式学习、强调合作学习,并整合创新教学方法的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凯思评价体系信息系统的运行和中黄英佩克英语能力评价体系的应用,学校不仅确保学科知识的传授,强调学习的实践性。同时强调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通过实际的项目合作,学生不仅提升了语言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更着眼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更具实践性的学习体验,更符合当今信息化时代对于创新能力的需求。基于大数据的融课通平台的广泛使用,通过检测评估学期报告,学期点评,综合素养能力雷达图,下学期目标清单,学生成长报告等,确保凯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在学科发展方面,学校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使其获得均衡而全面的知识和能力。学校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贴近生活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时事新闻要点,并积极参与英语报纸的创办。注重培养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的全面能力,包括沟通技能、多语言学习、文学阅读、写作和语言的文化理解和信息素养。学生被鼓励通过“Learn the language, learn about the language, and learn through the language”三个方面,全面发展语言技能,以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学习者。

中黄幼儿园在综合素养培养方面不遗余力。学校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通过各类自理能力大赛,如叠被子、烹饪比赛等,巧妙地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技能,从而提升其综合素养水平。学校还重新设计了适用于ATL的自我评估工具,以更有效地评估学前儿童的综合素养和知识能力。

中黄强调在不同学科中开展更多实践活动,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在科学课上,中黄小学生通过学习东西南北不同方向的位置,深入理解了"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概念。此外,学校通过加强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更加深入地巩固所学知识,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比如学生积极参与了火山喷发实验,深刻领悟了火山发生的原理。在自然资源单元的探究中,学生们不仅积极走出校门,实地测量水质,准确记录相关数据。数学课后,通过制作自制学具、游戏和思维导图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中学生在更广泛的学科领域中走出课堂,比如前往科技馆参与探究活动,并在创客营中亲手制作电脑。通过英语演出《花木兰》,积极传播中华文化。通过这一系列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提升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更全面培养了实际应用能力和跨学科的素养。

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中黄融课通的开发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中黄充分整合人工智能技术与国家教育评价体系,自主研发了融课通教育评价系统,实现了教育评价的全流程管理、过程性跟踪、可视化评估。

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学校不仅加大了信息技术的投入,而且向数字化教材、数字化资源、实验室设备、图书馆资源、APP,多媒体教学工具等教学手段倾斜。

中黄网课的广泛使用深受师生好评,学习社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邀请各行各业的精英家长为学生带来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精彩讲座。这种积极的学习社区互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也为学校的教学资源创造了更为丰富的多元化体验。

从学前到中学,中黄通过ECA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选择。在学前阶段,孩子们有机会参与如未来卓越外交官活动、幼儿篮球秀展演、马术和烘培课等,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进入小学,学校精心设计了超过60项ECA拓展选修课程,覆盖了各个学科和兴趣领域,旨在匹配学生多元智力潜能的开发。校园艺术节、结题展、国际文化节、校长荣誉午餐、英语主题日、亲子运动会、书香节、开笔礼等精彩活动为小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和兴趣的绝佳机会,助力他们青春的灿烂绽放。

进入中学,学校持续丰富ECA的内容,涌现出如无人机俱乐部、化学引桥、烹饪课、五社积分活动等新项目,吸引着学生们的热情。这些活动不仅是学术之外的精彩拓展,更是塑造个性、培养兴趣、展示才华的舞台,为中学生的青春增添了丰富多彩的色彩。

精心设计的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多元体验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能够根据个人兴趣和天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实现全面而个性化的成长。

综上所述,通过这一系列的具体实践与创新,中黄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成功地推动了动态创新策略的探索。这一过程中,学校不仅平衡了国际化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也在新政策和标准下保持了学校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取得了积极的发展成果,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符合实际需求的教育体验,为中国文化下的IB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


3 本土化教育与国家课程的平衡 实现全面素质培养的整合策略

在中国文化独特的背景下,IB学校需要巧妙平衡本土化教育与国际化教育。中黄通过以下一系列策略努力实现这一平衡。

首先,为凸显新课标的核心引领地位,学校应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本土化模块体系。这一体系应根据中国文化的特点,有机结合国际课程和本土需求,确保学生在接受国际教育的同时,能够深刻理解和融入本土文化。

中黄的中华文化课程体系是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不仅可作为独立课程进行教学,更关键的是能够支持各学段将传统文化课程有机融合至中黄融合课程的不同课型中,实现整合效果超越简单叠加的效应。该体系的理论基础与整体框架包括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方法、教学评估等部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儿童性、当代性和世界性。

在课程内容方面,中黄传统文化课程超越了其他学校简化传统文化为“活动”的做法,从“哲学与思想、语言与文学、传统技艺与民俗、中医药与科技、历史与传统节日”五个维度架构了课程体系。课程进阶方面,中黄采用了一贯制的课程架构,不同学段的课程设置既有广度,又有鲜明的学段特色。

在传承与传播优秀中华文化过程中,中黄在全国首创中华武医青少年传承项目。中黄与传统文化教育专家合作研发了一系列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将非遗手工、中华武术、中医药文化、24节气等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融入课堂内外,让学生从小浸润中华文化。

与此同时,中黄被中华国际文凭学校协会(CISA)授予《国际文凭组织小学项目课程融合指南》特别贡献奖,由中黄全程参与编撰的《指南》汇聚了中黄和其他CISA会长单位实施IB教育本土化的生动实践。

中黄融课在学前学段的实施中,通过多种创新方式深化学生对《女娲补天》故事的理解。

在小学三年级“我们如何表达自己-故事”超学科探究中,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知识视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具体的项目实践,学生形成了更为综合和深入的学习体验,为未来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中学在生物地理的跨学科探究实践中,学生们参与了多种活动,包括外出实地考察附近水源并采集样本(地理),进行社区问卷调查,校内实验观测,以及研究河水微生物情况(生物)。此外,学生还参与了校外社区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全面展现了跨学科探究的全面性和实践性。这样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同时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赋能新课标下的思维和学习能力培养,中黄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不断更新国际化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培训涵盖了学会学习、儿童哲学、大概念教学、思维技能、行动研究、生命教育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中黄教师们熟悉并灵活运用ChatGPT功能,引导学生规范使用,并注重学术诚信的培养。这种培训举措有效提高了教师备课的质量和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此外,为了迅速适应IB最新项目标与实施细则,中黄第一时间组织全体骨干教师进行专题培训,确保教师团队对新标准有了深刻理解。

思维能力培养是IB教育的核心技能之一,也是新课程所强调的关键素质。为深化融课课程的探究深度,中黄将思维能力培养课程化,建立了学前至高中的一贯制思维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中黄通过超学科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小学生在太空探索探究中提出深刻问题,通过比较分析运用不同工具,展示了对宇宙知识的深刻理解。通过阅读宇宙奥秘书籍,学生积极获取信息,使学习更富有深度。

中黄在小学语文学科中采用了"See-Think-Connect"思维工具,通过三个阶段的学习:看、思考、连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这一方法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相联系,从而培养了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中黄成功举办了面向全国的“中西融合教育视角下的思维能力培养研讨会”,向同行展示了思维能力培养课程及课堂实践,受到了高度肯定。

4本土融入与国际情怀 塑造具有全球视野的多元发展体系

在中国文化的丰富沃土中,中黄教育积极响应时代的需求,倡导本土融入与国际情怀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终身学习者。

首先,中黄通过加大课程创新力度。全球胜任力课程并非简单的学科学习,而是需要在超/跨学科学习中专门关注和培养。这种理念在中黄的“人大天”传统文化体系中得到有机融合,形成了具有科学、现代化和全球视角的全球胜任力课程。

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学生通过举办义卖活动、参与辩论赛和探究主题等方式,培养了全球竞争力,关注社会问题,并学习了涵盖自然、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这一系列的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时事的敏感度,以及正确认识科技的能力。学生们通过英文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了多语言表达的才华,促进了跨文化沟通的技能培养。这种综合性的学科涉猎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视野,为将来的国际交往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国际教育论坛和学术年会上,中黄学术团队多次分享了学校在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方面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全球胜任力培养的中国实践,中黄创造了中西融合的全人教育体系,并在育人方式变革、课程体系创新、理念更新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学校成功将全球胜任力融入到“学”、“教”、“评”的理念中,形成了以探究为本、概念驱动的课堂教学,以及英语能力测评体系等一系列创新做法。

在国际交流方面,中黄积极参与并引领IB全球学习社区,力图成为中国的IB、世界的中黄。通过参与各类活动、主办论坛、组织学生海外游学等方式,学校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机会。

在校长团的国际考察中,中黄向北欧(芬兰、丹麦、挪威)、北美等国学习考察基础教育,深入了解当地教育体系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这些考察不仅为中黄中西融合的全人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也为未来制定更科学的教育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黄通过学生与海外学校交流、教师互访、国际竞赛和项目合作等方式,深化了学生对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理解。这些活动不仅提供了学术上的补充,更锻炼了学生的全球竞争力、开阔了视野,培养了跨文化沟通技能和全球意识。

总体而言,中黄教育在本土融入与国际情怀的发展过程中,通过课程创新、国际交流、全球胜任力培养等多方面的努力,塑造了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的多元发展体系。中黄的实践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结论」

通过灵活的创新策略,中黄成功打造了适应本土文化的IB学校模式,通过动态创新战略重新定义文化,使学校更好地适应中国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本土融入与国际情怀的有机结合,构建充满活力的学习共同体,培养兼具君子品格与全球胜任力的终身学习者、国际交流者和未来创造者。中黄教育集团通过独特创新的管理方法,使IB学校在中国文化下稳步发展,为学生提供国际竞争优势。展望未来,中黄教育集团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之路,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新一代领袖贡献力量!